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家乡风物》谢观荣

《家乡风物》谢观荣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911 次

 

●金针菜

 

    乡村广阔的原野上有数不清的花花草草,形状大小各异,有着不一样的缤纷色彩,但都美丽芬芳,并不逊于城市公园里的名贵花木。说来惭愧,对它们我大多无法说出学名,在乡村,它们名字是随意的、土气的,什么烂脚丫、豆瓣菜、癞蛄菜等,就像二蛋、三丫之类的乡村娃。但在所有花草里,金针菜例外,我永远不会忘却。

    有次赏兰,当时尚未开放,单就飘逸的碧绿长叶已让很多人感慨赞叹。可在我看来,却有点不以为然,不知怎么的,就想起金针菜,那细而长的叶子,跟兰叶颇有几分相似。说来也得佩服乡人,能给金针菜取如此具有神韵的名字,那金黄色的花蕾,没有开放之际,形状仿若金针,只不知,粗壮的金针什么样的人才能使得?当然,金针菜也有别名,例如黄花菜,这个太俗,没有韵味,古代还称忘忧草、萱草花,名字很雅,雅的离我太远,所以还是喜欢叫它金针菜。

    金针菜花期跟暑假大致相同,这边书包一扔,那边金针菜就进入盛花期,需要天天采摘,因此每天采摘金针菜成了我的活计。我家的金针菜主要在屋后树丛和屋前菜园边,采摘一遭,得半个小时以上。采摘金针菜要趁花朵没有完全盛开为佳,我每天早起,开始还需大人唤醒,后来成了习惯,六点钟就能起床,朦朦胧胧采摘完,再爬上床补个回笼觉,现在想来,还惬意得很。采摘金针菜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也有技术含量,首先要判断花蕾生长程度,摘得早了,可惜,摘得晚了,白天会开放,完全开放的金针菜没什么食用价值。我总是挎着一个竹篮,把适宜的金针菜采摘下来,不能用劲太猛,不然会折了花枝,影响还在生长的幼小花蕾。采摘金针菜最讨厌的是蚊子,清晨蚊子刚躲进花丛,被我打扰,会乱飞咬人,逼得我后来每天都穿长衣长裤。金针菜采摘回来,母亲正在烧早饭,就把金针菜洗净,放在锅上顺便蒸一下,然后理顺放在阳光下晒。一般说来,晒两三天,就干了,用塑料袋装起来,等到中秋过年时作为烧鸡烧肉的配料,是最为难得的美味。当然,金针菜丰产也会卖一些,是一份额外收入。

    我对金针菜是充满崇敬的。记得那是一年春天,当时我还小,母亲生了重病,全身浮肿,食欲不振,到医院检查,也未查出具体病因。就在全家痛苦不已为之担心时,有位老中医提供一个偏方,用金针菜根熬水喝。当时金针菜刚刚出芽,父亲刨了很多金针菜根,肥硕如手指,略细,洗净熬水,母亲喝了半个月,病情慢慢好转,直至痊愈。因此,在我看来,这救了母亲性命的金针菜,就是我家的恩人。在那以后,家前屋后,只要是能栽种的地方,都被栽种了金针菜,这些金针菜一直都繁盛得很,妆点着温馨的家园。

 

 

●家乡的南瓜

 

    曾见到画报上的南瓜特别好看,圆圆的,像硕大的金锭子,色泽明亮,令人喜爱。可家乡的南瓜却丑得很,粗细长短不一,随意任性弯曲,我不知道人家的南瓜是如何长出来的,家乡的南瓜像一群野孩子,似乎穿着大人的旧衣服,随便改一下,明显不合身,很像小时候的我们。家乡的南瓜长大了也像一个杂牌军,长相不同,颜色不一样,青白色、深青色、灰白色,直到老了才有一丝令人惊喜的淡金色。

    家乡的南瓜虽然长相不佳,但却懂事得很。初夏时,在墙角、在田边、在大门旁甚至树荫下、猪圈后随便埋下几粒种子,没几天,南瓜就发了芽。它们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除草,一切全凭自己就会长得很旺盛。过段时间,当你或许忘了点种南瓜这件事,它们的藤蔓已经长满一大片,空阔地它们可以占领,院墙它们可以攀爬,猪圈顶上它们也能安身。不施水肥的南瓜就像家乡孩子一样,有着天生的适应各种条件的能力,它们唯一有点出格的地方,就是开了很多金黄色的花朵,喇叭型的,有点炫耀的意思,但这些都是没有声音的喇叭,心里即使有想法,也羞怯地没有吹出来。

    初生的南瓜仿若孩子的臂膀,嫩嫩的,一掐冒出泪样的汁液,这时摘回去切片切丝爆炒烧汤皆可,不用剔籽去瓤,很方便,口感脆脆的,有一种特别的清香。不过,很少有人吃这样的南瓜,人们舍不得,都在盼望它们长大。所有的南瓜都不负众望,它们生长很快,一天一个样,南瓜还很丰产,每一棵瓜秧上都能长出很多瓜藤,每一根瓜藤都会结出很多的瓜,这儿一个,那儿一个,静卧在那里,享受着蓝天白云下静谧的乡村生活。有的瓜成熟了被摘掉,瓜藤也不会伤心,反而会结出更多的瓜,这真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在所有瓜类里面,南瓜可能是口感最差的,反正我这样认为。小时候每天都吃南瓜,烧、炖、蒸、炒,样样都来。即使吃腻了,吃反胃了也没办法,那时候其它的瓜果蔬菜都很难生长,只有南瓜在支撑着我们的餐桌。在所有烹制南瓜的方法中,有几样我还是喜欢的。例如,南瓜饼,把南瓜刨丝,与面粉和匀,在锅里煎成一块一块的小圆饼,口感非常不错,以前母亲经常做。前几年,我们小区门口有家专卖南瓜饼的,就是这种熟悉的家乡味道,我每天都会去买几块,可惜,后来那店不开了。我还喜欢吃南瓜丝包饺子,除了油盐调料,其它什么都不放,吃起来甜甜的香香的,过瘾的很。

    不过,在家乡小村,提到南瓜很多人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但要是说饭瓜则人人皆知。就好像说一个人的学名,乡亲们不一定对得上号,说乳名大家都明白,也亲切。

 

 

●猫叹气

 

    猫叹气是柳或竹编的容器,有盖、颈细,便于存放重要的食物,例如腊肉、咸鱼、肉圆、鸡糕等,不管如何刁钻的馋猫,面对人类智慧,只有叹气的份,因而有了这个通俗又充满诗意的名字。美女作家丁立梅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如此稚朴、充满古趣的物件不仅喜欢,而且为之激动。确实,这种老物件现在已难得一见,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样东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种篮子普通得很,每家每户都有,我还亲手编过几只猫叹气。

    不得不佩服第一个编制出猫叹气的人,他能创造出如此巧妙的物件,真是匠心独运。据我猜测,灵感大概来源于葫芦。古代用葫芦盛酒装药,有盖不易洒,但葫芦较小,装不了太多东西,便照样编制出猫叹气。与猫叹气相似的是鱼篓,只不过猫叹气圆形,鱼篓要背在身上,所以是扁的,猫叹气有盖,鱼篓在口上织了一个网子,这样可以把鱼轻易放进去,而鱼无法逃脱。

    家乡不出产毛竹,因此编制猫叹气用柳条。夏天柳条粗壮时,割下剥皮晾晒,便光洁白亮,很有质感。柳条半干,便可以编制篮子、篓子、簸箕等各种家用品。编制猫叹气,方法同篮子一样,只不过多费一些功夫。先用粗壮柳条作茎,然后用细柳条围着编织,使底部呈圆形,大小适宜时,再把茎条弯起,上面用绳系住,如果要编得粗些,绳子就松一点。因为猫叹气大肚的特点,因此开始比较松散,随着编制的高度增高,要不停调节绳子的松紧度,以使猫叹气呈现出想要的形状。编到颈部时,要紧缩绳子,让颈部尽可能窄一些,编完颈部,再慢慢放松,呈现出葫芦状,最后收口加盖,猫叹气完工。

    猫叹气注重实用性,编制时并不太讲究工艺精细,只在压条和编织时,需要足够的手劲,这样篮子结实,可以用很多年。父亲曾是编制猫叹气高手,现在说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那时编制猫叹气是义务的,只要邻居哪家需要,把柳条割下剥皮备好,送到我家,两三天就可取走成品。尽管忙碌,父亲从没收一分钱,那时也没收钱的意识和习惯,邻居互相帮个忙很正常。后来求帮忙的人多了,父亲便教我编制。由于感兴趣,我学得很快,不久就编得有模有样。前次回老家,在老屋角落里看见猫叹气,还能认出是我编制,依稀记得当年情景。

    如今柳编早已朝工艺品方面发展,柳编厂有专业设计师、工艺师,各种柳编工艺品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创汇,这是父辈们想不到的。而猫叹气这样的家用物件,虽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那生活的智慧,那淳朴的邻里关系,还是被传承下来,令人心生温暖,回味无穷。

 

 

●谦卑的稻谷

 

    跟高傲的高粱玉米、调皮的黄豆、深藏不露的番薯等秋季作物相比,稻谷是谦卑的,有着令人喜爱的特质。

    阳光抓住一年中最后的好时光,没命地把热量撒下大地,水稻也是趁着每一个晴好天气不客气地笑纳。此时空气里,便充满了馨甜的味道,随着初起的秋风游走,让你想起丰收的景象。但青青的稻谷还是愣头青小伙,血气方刚地把尖角杵向天空。作为成长了一夏的生命,它们也许想举起绿色的笔,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上留下辉煌一笔,或者退求其次,写个“到此一游”也行。但天空高远,白云变幻,就像无常的世事,岂是一株低矮的水稻所能把握。因此,这只是它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千百年来都不曾实现过。

    随后,一穗穗青色的稻谷慢慢长出,瘪瘪的,像没吃饱饭的穷人家孩子。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此时如果走进稻田,仿佛看到刚刚穿上军装的新兵,在练习立正稍息齐步走等最简单的步伐队列。日头还烈,这些新兵们辛苦得汗流浃背,远处盼望丰收的鸟雀,早已等不及,乱糟糟地喊着口令,令水稻们一时无所适从,在秋风吹拂下扭扭酸疼的脖颈,然后又快速站直。稻田自然离不开水,水稻在浅浅水中,算是水兵,可惜没有战船。不过也好,想起三国时曹操的八十万水军,就是把船只连在一起,结果被烧得一点不剩,看来,那些北方的水兵,水性比水稻们差得远了。

    秋渐深,稻田里渐渐干涸,而瘪瘪的稻谷日渐饱满,变成金黄色。这是成熟的水稻,思想也日趋成熟,看透世事,知晓人情,不会再昂起头颅,而是谦卑地低下头。也许,这是稻谷的智慧,想把粮食隐藏在稻叶之间,想躲避鸟雀的攻击掠食,想消除其它植物的妒忌。但,人类的智慧要比它们高得多,农民们每天都到稻田看一看,还会抓住几个稻穗摸一摸,只等可以收割的那一刻。人类怎会有如此高的智商呢?其实一点不奇怪,水稻最终成了人们的食物,水稻的智慧肯定也被人们吸收积累,想不聪明都难。

    最后,到了水稻收割时期,有人感慨,水稻被镰刀割倒,被打下谷粒,似乎残忍。素不知,水稻还在感谢人们,在它们生命最后时刻,是人们维护了它们的尊严,不然等到枯死野田,不仅姿态难看,而且还会腐败变质,遭人唾弃。水稻感谢农人们的粮仓,那是多么漂亮的房子啊,世间能有几种植物可以享受?

    谦卑的稻谷被人们像娶媳妇一样接回家,喝庆功酒,唱丰收歌,还把这个仪式取个最动听的名字叫秋收。看看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恣意躺在粮仓里的稻谷,梦中都会笑出声来。

 

 

                                                                                               此文刊于2014年第4期《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