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张家港市文联概况
联系我们
领导班子
文联动态
文艺协会
作家协会
美术家协会
书法家协会
音乐家协会
摄影家协会
戏剧家协会
曲艺家协会
民间文艺家协会
舞蹈家协会
影视家协会
艺指委
评协专栏
事业单位
张家港书画院
基层文联
塘桥镇文联
金港镇文联
锦丰镇文联
南丰镇文联
凤凰镇文联
乐余镇文联
文艺动态
名家风采
佳作展示
会员服务
新书速递
党建专栏
绩效考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梦里迤逦黄土塘》浦敏艳
《梦里迤逦黄土塘》浦敏艳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1046 次
1
1987年夏天,上小学的我跟随无锡的表姐去她家度假。三姨家在八十里路以外的无锡乡下,一个紧临江阴长泾的千年古村落,黄土塘。那时候公路交通不发达,亲人们去无锡探亲基本上都坐船。船是机帆船,有马达,有帆,速度大抵与骑自行车差不多,每小时十几公里。去趟无锡城得花六个半小时,去无锡乡下的黄土塘,也要五个小时。船虽慢,但盘缠便宜,水运是那会儿的主要交通。据说外婆年轻时去无锡的纺织厂做工,来去都乘船。
我们从蒋桥登上码头,随着汽笛长鸣,轮船缓缓驶离了码头,混浊的波浪向船后激荡旋转,奔腾而去,“突突突”,机帆船拖着黑烟奔入了长江的支流,河流通向无锡、宜兴、浙江,三姨家我印象里从没去过,它,是个让我向往的地方。
难得出远门,上了船儿,满眼新奇,江南尽是农桑人家,两岸桑叶随着日头渐升,蒸腾的雾气慢慢消散,在阳光下摇曳生辉,绿树葱葱屋舍俨然,波光鳞鳞的河面船舶如流,站在甲板看风景是孩童的乐趣。但是八十里还是过于遥远,五个小时的船程实在难捱,枯燥、无聊、烦闷抵去了对姨家即将到来的新奇与向往。不定性的我们一路总是在问:“矿山桥要到了吧!要到了吧!”大人们总告诉我们:“快了!快了!”
就在2011年这次去三姨家之前,我一直把到三姨家上岸的码头当作矿山桥。矿山桥就是三姨家的代称。亲戚眷里说去矿山桥了,就是去姨家了。其实矿山桥叫晃山桥。我一直在疑问,是不是江南一带乡人的发音,会把真正的读音上转上几个弯?比如儿读成“倪”,鬼读成“鸡”、鱼读成“红”?所以“晃”字读成了“矿”字?晃山桥,居然是乾隆下江南时登过的几个古码头之一,历来有名,许多文人墨客的篇章里都提过它。可惜晃山桥在我的脑海里过于模糊,痕迹无寻。
下午二三点钟光景,疲倦与耐心互相销长,年少的我们耐心快到达极限之时,只听船工喊着:“矿山桥——矿山桥——”,边喊边撑着长竹篙与岸靠近,一声声吆喝,有着它的含义,意思是到晃山桥的乘客们,赶紧下船。从晃山桥上岸,走上两里路,便是三姨家所在的集镇,黄土塘。三姨家在街东梢,他们的楼房临河而筑。
夏日清晨在世声渐嚣中苏醒,在清凉的空气中,早起的我们拿着牙杯、牙刷,站在三姨家的后院围栏旁,对着河面刷牙,白泡漂在了河面上,随波而漾,而河对岸,早已传来鼎沸的人声。早集市在天蒙蒙亮时已摆上了,转几间铺子过去就是!孩提的心一下子飞了过去,早饭都来不及吃,转眼消失在姨家后面的那条老街里。
老街摆满了地摊,菜集市的一切新鲜果蔬这里都有,沾露紫茄子、顶花嫩黄瓜,浸在水桶里慈姑、红菱,剥在雪白茶盏里的莲子,绾成一束束的长豆,连着荚的毛豆……刚从江南密集河浜里捞起的小虾小鱼活蹦乱跳着,等会儿就成了烹上黄酒素油葱段炖得鲜香扑鼻的好小菜。毛巾、橡皮筋、皮手套、围裙、鞋底、针头线脑……竹篮、筛子、匾子、囤席、锄头、喷雾机、营养钵机……地摊就摆在黄条石铺成的地上,两侧则是两排溜古旧老层,木排门全部取了下来,有裁缝店、剃头店、药材店、小吃店、茶馆店……姨夫早早地泡在茶馆店里,和乡里邻居闲谈大街上的家长里短。隔壁就是小吃店,卖无锡小笼包、小馄饨、大馄饨、烧卖、各色烧头面、拖炉饼。表姐拉着我坐在堂里的条凳上,点上一碗小馄饨,绉纱一样的馄饨皮几乎透明,透出里面一抹粉色的鲜猪肉,油花串着几十粒香葱,单看着,就觉得象艺术品。吃完继续逛街,这里瞅瞅那里睃睃,走在街上的他们都是熟客故人,唯我是他乡客,啥都稀奇,把偏居一隅江南古村落的集市收纳眼里,刻在了心里,二十多年还盘旋在梦里。
清晨的雾气从河面上飘然散去,日头渐高。溜达了一圈我已歇在屋里了,找着书儿就去院里纳凉看书,等着姨家灶头热饭热菜蒸熟上桌。河对岸那家茶馆店书场里的评弹琵琶声不绝,叮呼铮鸣,一树合欢飒飒有声,红羽绿叶象戏剧人物里的头饰,树影渐渐圆短了起来。
晌午的鸡鸣在暑日里如此沉闷,三姨推开后屋灶头后边的窗户,对着河对岸茶馆店扯着嗓子,唤着姨夫的名喊他回家吃饭。老街上赶早集的人早散了,地摊已不见踪影,偶留几个二道贩子固执地靠着墙根守着,他们不种自家自留田,不事农耕,专进些所谓广东那里来的时鲜货,蛤蟆镜、牛仔裤、拉链衫、乔其纱、电子手表收音机等做点小生意,混得年头多了,也成了街上熟事人。
白天与夜晚的交接时分,宁静又朦胧、美丽又叫人怅惘的黄昏到达了,夜饭花和凤仙花在晚霞的余晖里开得灿漫无比,女孩子的心沉郁了起来。吃过晚饭,又是姨叫唤着两个女儿,和年纪相仿的我去浴锅洗澡,乘凉。集市、小村落静了,老街那边的铺子门板不知啥时都排下了,排门里漏出灯光和电视机的声音了,一会儿,《蛙女》的主题曲从里头溢了出来,飘荡在河面上,喇叭放响了,整条河听得见,回声荡漾,随着月光下的水波,一层层映在沿河生着青苔的石驳岸,小女孩的怅惘渐聚渐浓,思乡思亲的她,象夜宿的鸡鸭,寻找着温暖、熟悉的圈舍……
2
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因为三姨嫁女、表姐生子等喜事,我又去过几回她家,但每回都是来去匆匆,当天来去即回,这便是公路运输带给我们的“便利”。
三月半,是黄土塘历来的集场。
2011年4月17日这天,天气晴朗,农历三月,气温适宜,受表姐邀请,我驾着车带着穿着白衬衫藏青色开衫的槿儿,跟上外婆家来的大部队,一起前往无锡东港镇黄土塘。
我已十年未来,没料到,当年的沙锡路早已改道,怪不得这次从东港镇转向黄土塘的那条支路这么短?与记忆中的有很大出入。车子到达东港不过三十分钟,等驶入黄土塘村时,才发现集场这天铺天盖地俱是摊位,我们车行如蚁,总算来到黄土塘新街的一广场前。从商品楼小区里穿过,走过一菜场,槿儿说:“妈妈,这里的人怎么怪模怪样的?”他看到的另一种乡下人淳朴厚浊的气息,与他平时接触的摩登城里人有所区别。我说怎么了?他说他们难看极了。我听了心一懔,什么时候他成了区别于这群人中的一分子?要知道,你父母你的祖辈也是来自乡下。也许是生人异样吧。
但是,我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是个菜场,也就是说,我年少时见到席地而铺的菜集市,已转移到了这里,曾经记忆中的种种热闹、亲切、民风淳厚的老街集市已被它代替。人们腾出足够的空间砌筑起了专门的场设,人们不必在晌午之前匆匆收拾摊子打点回家。现在的菜场里铺陈满目的,是懒怏怏失了水份的莴苣、大蒜、菜椒、大葱,它们也大抵不是农人自己家地里种出来的,一切都是商品社会的痕迹。
是的,黄土塘横竖交错的大马路上充斥着现代集市的喧嚣,与二十多年前的小家碧玉般清新可人的街市截然不同。三月半,融和天,大大小小的摊位约有四五百个,绵延马路五六公里(十字交叉),贩卖的几乎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哪怕是一株鲜花,你犹要辨清它是老盆还是新盆。卖棉花糖麦牙糖的、卖蛇油膏虎皮膏的,卖出土文物古玉旧鼎的,卖各式衣裤鞋帽箱包,卖椰子菠萝芒果甘蔗、卖乌藤席水镜席竹席、卖文胸内衣丝袜眼镜九分裤的、卖床上四件套枕套拉舍儿毛毯,抛弹子射飞标套泥玩打桌球、活狲出把戏杂技表演、卖京巴白鼠荷兰鼠小白兔小金鱼绿毛龟的,卖长凳鞋架镜台八仙桌太师椅的,卖竹筒饭炒面豆包大饼爙拉面烤羊肉的,伊斯兰维尔吾土家苗族的,皖浙闵鲁赣豫各地嗓音的……那个梦里水乡的老街呢?那个在晨雾笼罩下我吃过一碗小馄饨的老街呢?我如此惦念它——几回惆怅几回想,阔别了这些年,它还在吗?
中午我们在表姐家的小别墅里吃饭,饭菜由表姐夫和表姐一手准备,表姐夫手艺一流,丰盛体面,杯盘堆积如山。吃饱喝足,众人儿休息逛集闲聊吃茶,各自找乐。虾有虾群,蟹有蟹党,槿儿初来咋到,自是跟上了表姐家的表哥表弟。我劝说他,和他一起去姨婆家老屋后的老街走走,他一听就不感兴趣,说宁愿呆在屋里,看表哥表弟们玩游戏。
3
春天的气息如此浓烈,农历三月半气温已有二十五、六度,田野里油菜花开得如同星落雨。从表姐家到三姨家老房子,有一段距离。我知道,只要找到了三姨的老家,就找到了老街。
从集市向北走,一路摸去,进入村庄,村子里的人儿都穿着起轻薄的春衣,家家户户都留着亲戚,热闹嬉笑团聚欢乐,这光景叫我看了心暖。一排矮平房,转过去,就看到了破旧的山墙,大约是文革时候的房子,再过去,就见到了三姨家门口的老街。
来自外婆家亲戚们居然不约而同都来到了姨家的老房子,男宾们聚在一起,散落坐在后院里,闲适地喝着茶,侃着房市股票政局。他们认为,这是男人们关心的事情,女人搭不上边。说实话就是吃饭,也向来是花开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孩子又一桌。男人的世界里尽是精彩与高深唱乾坤,女人的世界是孩子琐碎与婆妈,这自打祖上传下,到如今,他们还以为如此。我带上贤表哥家的女儿,恬,和她一起去逛街。听说她也是个聪慧、敢于冒险的孩子,心性甚高,一心拿我的小妹枫做榜样,立志要赶超。
转几个弯,就来到了老街。老街东梢的房子已悄悄改造,雪白墙面乌黑瓦楞,铝合金窗换了当年的木排门、老虎窗、雕花窗,连路面也是水泥路。再走几步,老邮电所的牌子,还挂着,依稀是三十多年前的模样。
再转去,街中偏东处,有二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故居。姚桐斌,1922年至1968年,无锡东湖塘人,中国共产党,我国著名科学家,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彰的决定》。姚桐斌是其中一位。姚桐油斌故居建于1947年,坐北朝南,现存两进,第一进为沿街平房,面阔三间,第二进为三间两层木结构楼房。两进建筑之间有一院,现保存完好。这是姚桐斌故居石碑上的介绍,石碑旁几株樱花迎风怒放,粉叶翩然,绿柳如云,纷披如缕。姚桐斌故居三间房子修缉挺拔,庄严岸然,可惜大门紧锁,我们只能在门外逗留。姚家故居,与旁边房屋,并无特别。这里的街面,中间是当年的黄条街石,两侧铺的则是机器压出来的花纹石块,但也平整协调,这里已是真正的老街。
沿街向前走去,没走几步,路南侧通向水栈处,又立着一石碑,石碑镌刻:“黄土塘老街及吴氏旧宅在无锡市锡山区东湖塘镇。黄土塘老街用黄石条铺设,长约300米,自明清两代沿存至今。两侧民房大都为旧时平房。吴氏旧宅在此街小巷内,系清顺治九年(1652年)武进士吴虎臣之老宅,三间四进,呈明式建筑风格。是无锡乡镇历史老街的重要遗存。”吴氏旧宅?倒底哪一间哪一栋才是?漫步而去,老街显出了童年记忆中的面目,油桐门窗,粉墙黛瓦,只是这粉墙与木窗都披上了岁月的痕迹,迟重如垂暮老人,那些无人居住的房子,陈旧残败,斜窗陋墙,破檐断脊。吴氏旧宅,我未能找到。
春风又绿黄土塘,岸边的油桐花馨香如盏。 街旁河水依然静静流淌,昔年的书场茶馆,可是哪一间?哪一室?人生代代无穷已,春花年年只相似。岸边的听书人,早已散去,老街上曾经蹦跳的小女孩,如今独自在街巷,踟蹰寻找,怅然若失。
破败老屋,基本上住的是鳏寡孤独。从天井院落里了走出来的,是些包着头巾发髻的鸡皮鹤首;若是老房模样还算周全的,小作修缮,便出租给了外来打工的;若全族居住的,总是忍不住留下了现代社会的痕迹,新刷的墙面,新装的门窗,矗立老街,总有些不那么谐调。有一户人家的房子地基还是老宅,里面吊着天花板,穿着榨蚕扎染丝绸的婆娘们正在打麻将,屋里柱子上挂着央视名主持董卿的年历片。鸟择良木而栖,年轻人一辈人都从这里飞了出去,住村那头菜场边的大别墅小别墅商品房,谁还愿住用水、卫生、照明、交通都落后的老宅?河埠码头,基本已沦为摆设,只能向着悠悠河水诉说一段曾经船舡交错车水马龙的陈年故事。
4
无锡黄土塘已有千年历史,南北朝宋孝武帝便已存在,至明朝清中期商业愈加发达,人丁兴旺,商贾云集,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规定凡人口满五万的,可称为市,黄土塘改为怀上市。短短的黄石条老街,居然集中了100多家商号店铺,有米行、粮店、糟坊、绸布店、鱼行、生面店、豆腐店、蚕茧行……
黄土塘在没有现代化公路运输、交通欠发达的农耕社会,舟楫就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交通工具。黄土塘的早期先民,看中的就是东青河延伸进来的一条河浜,还有周边密如蛛网的河汊水脉,外可畅达无锡,贯通沪、宁、杭各大城市,甚至,依靠了京杭大运河的优势,通达全国。黄土塘的人气一直不曾萎落。进入了现代社会,黄土塘人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傍河而居,临河兴镇,黄土塘成为田土肥沃、商贸繁荣、物阜民康的一方乐土。
2000年表姐家买了村里的别墅,楼下租给了闵浙一带过来的商人,开超市开饭店,楼上装修自己住,面积大得惊人。平日里吃喝用度靠门面出租都绰绰有余。村子里的乡邻们也都住进了小别墅,装璜气派,家家户户小车出入。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过得滋润富足。
人总是不断向前行走着,他们一边回望着身后祖先躬身拉纤行船的身影,一边把目光伸向遥远的未来。车轮马达已渐渐代替了舟楫摇曳。繁华的中心正悄悄前移,老街在历史的车辙尘土中,不可避免地黯哑了声音。老街,象征着黄土塘一段水运时期的光辉历史,慢慢淡出人们视线。老街老矣,人们却不遗余力地设法保留它,挽救它,虽然更为实质与内涵的东西正毫无留恋地离我们而去。我们站在这个时代变迁的节结之上,有幸目睹老街的衰老与新街的生机互相交错,而穷尽我们一生,所无法见到的苍海桑田,万物消长,小至一巷,一街,大至一镇,一城,我们拿什么来倾诉内心的怅然……又何必怅然,今日的新街,明日又将是谁记忆中的老街?
最新公告
“大美长江”书法作品参...
“大美长江”书法美术摄...
“华昌杯”张家港市第四...
第五届“我眼中的健康城...
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
第三届“税”月留影书画...
“爱满港城” 2022年书画...
共筑保密防线 公民人人...
关于举办第三届“税”月...
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
市文联、书画院、各文艺...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艺术报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江苏作家网
江苏文艺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