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印象双山》孙丽萍

《印象双山》孙丽萍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944 次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于热带,属于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树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踏上双山岛的时候,在我心中起落的是郑愁予的诗《小小的岛》。但这里,没有爱凝望的山崖。这是一个年轻的小岛,80年前,长江中的沙洲渐渐涨积,在淡青色的芦笛声里,小岛连同岸边的渔家少年,一起迎着江风长大。我想像着那些散落在江上的渔火,必定温暖明亮,如同母亲的目光。

     信步行走在岛上,我想起那第一个给小岛命名的人。他或许是岛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或许是一个偶尔途径此地的旅人,但无论他是谁,心中一定洋溢着来自乡野的烂漫与天真。在某个日出江花的时刻,他走出简陋的居所,一抬眼,便望见了南方青翠的长山和巫山。“双山”,一个充满诗意想像的名字,便在他的心中温润如玉了。是不是这样呢?从此,这个总让人会心微笑的名字,便渐渐地,随着风声掠过江鸥的翅膀,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这里没有绵延的山岭,却有徐徐绽放的村落,和缓慢行走的时光,有蜿蜒的河流在大地上飞针走线,有清亮的歌谣唱响在阳光深处。它和所有江南的村庄一样,用无数个春耕秋收的日子,书写着四季分明的段落。沿着河水的走向,我遇见双山的五月,遇见浓荫下白墙黑瓦的农舍,遇见怒放的野花、沉默的草垛和灿烂而黝黑的笑容。一只渔船在水上晃晃悠悠,一只小猫在路边踱来踱去,一把锄头倚在墙上怀想着去年的秋天。还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嬉笑着奔跑过风中的小石桥。这里是双山,村庄漂在水上,时光漂在水上。这里的空气、阳光和风,仿佛都在说,双山就是从古籍沉香中走出的章节,古朴而恬静,自然而芳菲。

  一直走,走到村庄的背后。在东去的一江春水中,十六平方公里的小岛,展开了它彩色的裙摆。初夏的小岛上,风是暖的,天空是轻盈的,麦田是安静的,我看见辽阔的蓝色和金黄色,仿佛在一瞬间张开了明亮的双翅。

  这样的明亮,似乎在提醒我,双山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平凡而雷同的江南村落而存在,这个在江风里成长的小岛,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样,有着坚韧的内心,它们正共同散发着无比美丽的能量。

  一位名叫何平的化学老师,迎着1983年夏日的江风,走向双山。从此,他就站在三尺讲台上,见证着双山的美丽变迁。从昏黄的煤油灯到银亮的电灯,从水上飘摇的水泥船到驭风而行的渡轮,从简陋的校舍到明净的教学楼,他把二十五年漫长而丰沛的岁月,交付给无数清澈求知的目光,交付给了朗朗的读书声。他和这里的农人一起,播撒一颗颗晶莹剔透希望的种子。今天,当桃李的芬芳传遍了天涯,他依旧在这里耕耘,耕耘一茬又一茬新生的梦想,耕耘着双山郁郁葱葱的未来。

  一位名叫刘海华的举重运动员,迎着2007年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热烈的阳光,走向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掌声雷动的时刻,在鲜花簇拥的背后,他是否望见了故乡双山的身影,望见了那些沉甸甸的期待和杠铃同步加码的日子?但我可以确信的是,这一光明忽然来袭的时刻,将成为这个二十四岁年轻人一生荣耀的起点,也将成为双山清晰而丰美的记忆。  

  是的,双山,这个不平凡的江上小岛,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站在双山渡口的观光阁上,在被风吹动的日光里,我似乎更能体会到这种飞翔的意味。伸出左手,仿佛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便可盈盈一握,仿佛可以触及李白的轻舟、杜甫的春雨和东坡的明月光,和那些对酒当歌、诗书唱和的人们站在了一起;而摊开右手,指尖的方向是船只往来的港口,是高楼林立的张家港保税区,是一座杨柳青青的江南新城。

  我忽然明白,双山,是生长在田园深处的风景,可分明也是一座城市眺望远方的眼睛。

行走在双山,我看见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上,白色的高尔夫球正和成群的云雀一起飞向碧蓝的天;我看见亲水休闲公园里刚刚来临的初夏,芦苇荡里的风传送着碧绿的歌声;荷花塘散发着花朵、叶子和水的清香;垂钓中心的水面上跃动着一串串带着水花的惊喜;郁郁葱葱的植物学校里,一群穿校服的孩子正迎面从阳光里走来。

  他们走过的地方,高大的凤凰树花开正浓。那些灯盏一样明媚的繁花,如同笑声中渐渐盛放的青春,也如同我此刻驻足的双山岛,一切都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