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日月长,山水阔》 郭静娟

《日月长,山水阔》 郭静娟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1126 次

                 日月长,山水阔

                                  文/ 郭静娟

 

     八月,终于背起行囊,去了幻想过无数次的新疆。

     钻石一般的雪山,肥沃辽阔的草地,无数的牛羊马群,自在盘旋的鹰,白色毡房……这些,成了近距离的写实。大美新疆,绝非虚饰。真正动人的东西,无需添加任何广告因素。

这是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我想对每一个问我“新疆怎么样”的人如此回答。天池。五彩滩。喀纳斯。魔鬼城。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九曲十八弯。独库公路。吐鲁番。每写下一个名字,心中都唤起一种沉醉。

 

      天池,静蓝如碧玉,是到达乌鲁木齐之后去往的第一个景点。有人说,天池和新疆的其他景点比起来,徒有虚名。我不以为然。天池安静,湛蓝,湖边野花如繁星,背景是闪耀的雪山,它一下子让我们领略到了空气的洁净,气温的宜人,温润了我们炎热的心。

     去五彩滩看落日,风景美如画,有点不知所措。晚上九点三刻,是最佳欣赏时分,恰好接到一个美术老师的电话,我说,眼前都是油画,俯仰,远近,前后,色彩之绚烂,构图之典雅,无与伦比。五彩滩在布尔津市,上午九点从乌出发,下午七点多才到,可沿途的西域风光和五彩滩的情韵,让我们对漫长的车程一笑而过。雅丹地貌的魔鬼城,则让我们忘记了温度。到达魔鬼城是中午,新疆一天中的最热,没有了绿地和森林,光秃秃的石头城和它的名字一样让我们心生畏惧,坐上观光车,凳子滚烫地让人跳起来,我甚至以为,这里会是行程中的一个败笔了。可当车开起来,一边听着电子讲解一边看着窗外的壮观奇石,惊叹连连,这里的雅丹地貌规模如此巨大,如此生动,怪不得驰名中外,“桂林山水”,“泰坦尼克”,“上帝也是个男人”……当我们在一个个停靠点下车欣赏拍照时,那“魔鬼的城堡”配着蔚蓝至极的天宇和大朵大朵的洁白云块,美地震撼,叹为观止。拍天空,城堡,白云,拍跳跃的孩子。强紫外线,高温,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都隐身不见。

     九曲十八弯是一个喜剧。去巴音布鲁克,看野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的落日,名字听着很音乐的巴音布鲁克,意思是“丰富的山泉”。那天天气不好,云层沉闷,通往野天鹅湖的路程只有骑马一种方式,需半小时,厚厚的乌云压下来,不时的闪电劈出亮光,似有星点雨珠打落到地上,终于还是放弃了据说四周长满红花、野天鹅自由飞落的湿地天鹅湖,直奔九曲十八弯。当雨点敲打车窗玻璃,所有的人都在想,一百三十八元的大门票和一天遥远的车程打水漂了,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只能在心中做个“到此一游”的标签了。靠近九曲十八弯,还有一段坡路,需另外购买观光车票,而雨大起来,天气一下子变得奇冷,许多人把身上的冲锋衣紧紧地裹着,夏日里瑟瑟发抖的感觉虽然奇特,也并不好受,有好几个女子去租了军大衣,又用丝巾围住脖子,才满足地躲到了檐廊下。雨好久不见停,为了不虚此行,大家决定还是坐观光车去往不远处的“九曲十八弯”, 车到终点,才发现看台就是平缓的草坡高处。雨很大,风很寒,许多人拍过两张照片之后就瑟瑟地离开了,但远处云层里一束极光似的亮片,给了我们一种微妙的希望。我们忍着抖抖的寒冷盘桓着不肯离开,祈祷那极光强烈些,以冲破云层,西边越来越亮,在雨中,太阳居然真的日渐跃出,倒映在那迷人的水洼十八弯中,似乎真让人数到了传说中的九个太阳。西边的惊喜还没有落幕,又传来狂喜的声音,彩虹!彩虹像是从远处两边的草地上长出来的,呈半圆状挂于蓝灰的天幕中,形成了巨大的彩虹门。每个人都激动地东奔西跑,想要找到最佳拍摄角度,可最后发现,这神奇的景致是上苍对于我们多等一会的额外恩赐,眼睛和心灵才是最好的收藏地。

 

     “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新疆的每一处景都令我如痴如醉,但我依旧想把最多的笔墨付给它——喀纳斯,神的后花园。

      早在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的《中国景色》一书时,就因一幅照片记住了这个名字。照片有梦幻一般的美。单之蔷说,喀纳斯的美,即使是传统的审美观也能欣赏,只不过地处偏远之地,而没有受到更多关注,它的美风格独特,区别中国中原一带的风景,有一种冷艳感。喀纳斯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那里的树是针叶树和桦树,是寒冷地区才有的树种,湖水颜色碧蓝,因为溶解了某种蓝色的物质。

     为了尽情领略,在喀纳斯我们逗留了两天,晚上住在景区,虽然价格高昂,但无所惜。清晨起来去神仙湾看晨雾,因为早,人很少,因为对冷估计不足,大人孩子排成队一边拉练一边等待,我们没有等来雾气蒸腾的曼妙仙境,倒邂逅了一场大雨,但能在神仙居住的后花园的角落里进行早锻炼,真是太大的奢侈。沿着河流去往喀纳斯湖,水要多蓝就有多蓝,山中雾气要多变幻有多变幻,雪山,雾气,蓝天,白云,湖水,相映成趣,要多美就有多美,发挥你所有的想象力都不为过。山路上,还遇见两只不太会飞的幼鸟,在树枝上觅食,引来大群相机、手机、A派的咔咔声,它们淡定地摆出各种姿势,任由你去,让人忍俊不禁。而前往俯瞰整个喀纳斯的观鱼台的一路上,更是心醉,一边是无穷无尽的烂漫山花,一边是蓝宝石一般的喀纳斯湖和绿毯一般的草坡牛羊。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啊!那一刻,好像新疆之外所有风景区的美加在一起都不够我用来喜欢这里。

      喀纳斯附近的摄影圣地禾木,因为修路,没有去成。但在观光车上,遇见了两位年近五十的女子,说起他们一行人骑马去禾木,前后花了五天时间,第一天下雨,第二天下冰雹,晚上点起篝火烘烤衣服,住帐篷,不能洗澡,一天只简单吃两顿,饿了啃点馕,她们原本不会骑马,而泥泞的路上一边就是悬崖。几乎所有的人都从马背上掉下来过,惊险艰苦无比。但说起禾木的景色,眼神中无限向往,语气里无限赞叹。这种用生命来旅行美景的方式我没有勇气选择,向她们致敬,她们让我更加相信自然的魔力。

      真正的美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亲历才能明晓,所以,赛里木湖只能放下了,伊犁大桥的落日只能放下了,美味的吐鲁番葡萄也只能放下了。但还是要说说那拉提草原和独库公路。在那拉提草原,我们明白了何谓风吹草低见牛羊,何谓水草丰美的空中花园,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会了骑马,慢行,小跑,大跑,像电影镜头里一样,随着马的节奏起伏驰骋,在马背上唱起“跑马溜溜的山上”……这得归功于一群哈萨克少年,恰逢暑假,许多的哈萨克儿童和少年都牵着自己的马匹上山了,遇见我们队伍中的一群中原少年,互相好奇,在观景台,大人们欣赏绝色风景,孩子们自发进行对歌大赛,歌声悠扬,笑容动人,高大的马群在一边默默嚼着青草。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天山,坐越野车感受秀美险峻的独库公路。小雨。遇见了为班长守墓的修路战士沃尔玛,遇见了似乎就要落下的泥石坡,遇见了悬崖峭壁,遇见了云雾缭绕,遇见了冰川雪地,遇见了满山野花,遇见了牛马成群,遇见了潺潺流水……是新疆行的收尾,也是缩影。这段路,大家都不敢稍有打盹,怕错过美景,怕山路险峻,更怕错过对大美新疆的告别。

      以前,总喜欢听导游讲解来丰满眼前所见,去过新疆,才知道,有一种地方,不需要传奇的演绎,不需要故事的点缀,只要用上你的眼,心自然会震撼,灵魂自然会被清洗。那便是大美之景。

有意思的是,新疆之行花时十天,车程漫漫慢慢,带书相随,在一望无垠的前行中,读完了余华的《第七日》,蒋勋的《在路上》,李娟的《春牧场》。大学老师曾讲过一句元曲:日月长,山水阔,闲快活。新疆之行,恰是如此。(作者系张家港高级中学老师)

 

 

                                                                        此文发表于《东渡》2014年第3期(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