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闲话南丰》陶广成

《闲话南丰》陶广成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4363 次

 

闲 话 南 丰

                                                                          文/陶广成

  大清咸丰元年,南丰地界,还是烟波渺渺一片江水;

  一百六十余载,南丰境内,已是热气腾腾一方沃土。

清朝诗人赵翼在《登杨舍城北望海楼》诗中曰“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以沙漕交界河为界线,张家港地质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古北新。南部属太湖平原北部边缘,为江南古陆,地势高亢。北部为新兴的长江冲击平原,地势低平。

  滚滚长江,到了沙洲地界,流速已大为放缓。江水所挟冲蚀之土,逐渐在江岸沉积,形成沙尖、滩地,日积月累,旧泥覆新沙,联沙为陆,衍为“沙上”。有诗曰“沙洲涨出海中央,争筑圩田在渺茫”。张家港境内的“沙上”新土,最长也仅六百余年光景。“沙上”也分“老沙”和“新沙”,南丰即为“新沙”一部分。单就时间跨度来说,南丰的历史不算久远,境内的七O圩(今属永联村)最晚才于1970年成陆,而如今归入南丰的东沙,部分地段成陆时间则来得更近。

  此地虽无山,但得水丰盈。南丰得水而生,境内干河如树、小沟如枝,水汽充盈,氤氲不散,靠水流转,水以养人,水活南丰。三干河、四干河、五干河、六干河、七干河、永新河,皆经过南丰境内,直通长江,连系大海。204国道,以及新近开工的沪通铁路,皆从南丰穿境而过,使得南丰交通要道的地位得以更显突出。

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扶桑乡成立,这是南丰境内最早成立的乡,当时乡政府驻地为常熟县的东港镇。1949年4月,南丰地区解放,翻身当家作了主人,用当今一句网络新语来说,南丰人民是喜大普奔。

  1962年,南丰公社根据区划调整,脱离常熟县,加入新成立的沙洲县,成了后来张家港的一员,逐步发展成了张家港现今九个板块中的翘楚。

  南丰境内早期居民,主要来自福山、南沙等地,随着江心洲不断扩大,南通、如皋、海门等江北地区的农民陆续来此围垦定居。所以,在南丰地区,沙上文化与吴越文化并存,相得益彰。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南丰境内方言,细分就有常阴沙话、老沙话、江北话、靖江话、江南话五种。其中尤其以操常阴沙话(崇明话)居多,占到全境人口60%以上。相比老沙多重音、江北话发音节奏快的特点,常阴沙话则显得柔绵、音轻。南丰人在对外谈自己亲属时,习惯在称呼前冠以“我俚”,以显亲切亲近,如“我俚儿子”“我俚丫头”,对孙一辈称“妹妹、弟弟”“小官、小囡”,则更显亲昵,温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要论南丰的风俗,与同为新沙的锦丰、乐余等地差异不大。春节过年习惯燃放爆竹、张贴门联来喜庆佳节、迎春纳福。每家在灶头焚香燃烛,祭拜灶神和天地,大年初一早晨合家吃完年羔,然后走亲访友“拜年”或者贴财神、唱春“跑发财”。元宵节要吃汤圆,傍晚在田头、场角焚烧柴草“煨田角”,成人与小孩手挚点燃的草把,在自家地里来回挥舞来“照田财”“烧毛虫”。至于婚嫁,旧时,择婚时男方要送“对月贴”,迎娶时男方要带“子孙桶”,新娘到门时要过“三叉灯”,闹新房后新人才可“上金门”。随着时代的演进、城市化的推行以及新式婚礼的流行,许多旧式婚丧风俗大多逐步淡化,但在部分农村仍有一定程度传承。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人向来善于在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去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南丰因江而生、依江而兴。清蒸鲥鱼、鱽鱼馄饨、红烧河豚,常称为“长江三鲜”,曾经是南丰江边人家桌上的平常菜肴。由于长江的污染与过度捕捞,如今逐步则成了稀罕物,寻常人家的灶台已难见这三鲜了。但南丰人每提起“长江三鲜”,总会有一种“此物只有此处好”的自豪。除了这逐步远离普通百姓舌尖的三鲜,南丰人还习惯春节前家家户户蒸年羔,秋收后或妇女分娩后炸油馓子加以慰劳,夏季河蟹大量上市时制作面拖蟹,从江滩挖回螃蜞制作鲜味十足的螃蜞豆腐羹,这些传统点心与农家菜肴的制作技艺,在目前南丰镇广大农村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品一方水土,悉一地人情。风韵江南,人和民丰。水虽柔顺,也可表现出波澜壮阔;水虽无色,也可映衬出万紫千红。南丰早期居民长期与江潮流沙作斗争,垦殖集群,围坝筑堤,排水固沙。在江水的滋养和沙上文化的熏陶下,乡风淳厚,民风纯朴。历史上虽无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枭雄与伟人,但近现代也涌现了许亚、孙洁人、田平、李凤亭、梅锦煜等等一批鞠躬尽瘁、令人敬重的革命人士、外交家、好干部和业界精英。

  讲南丰,永联是绕不开的篇章。曾经贫瘠的江滩小村,在“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基层干部”吴栋材老支书的带领人,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迈小步,励精图治创大业,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人道酬诚。如今,永联成了富足文明的全国明星村。

  南丰水土滋养了永联,永联发展壮实了南丰。著名作家何建明回常熟老家探亲,同友人顺道到永联采风,被永联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故事深深感动,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江边中国》,荡气回肠地讲述了永联人让梦想变成现实的艰辛之路。

江南清丽地,南丰别样美。

 

 

                                                                   此文发表于《东渡》2014年第3期(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