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张家港市文联概况
联系我们
领导班子
文联动态
文艺协会
作家协会
美术家协会
书法家协会
音乐家协会
摄影家协会
戏剧家协会
曲艺家协会
民间文艺家协会
舞蹈家协会
影视家协会
艺指委
评协专栏
事业单位
张家港书画院
基层文联
塘桥镇文联
金港镇文联
锦丰镇文联
南丰镇文联
凤凰镇文联
乐余镇文联
文艺动态
名家风采
佳作展示
会员服务
新书速递
党建专栏
绩效考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家乡风物》谢观荣
《家乡风物》谢观荣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974 次
●金针菜
乡村广阔的原野上有数不清的花花草草,形状大小各异,有着不一样的缤纷色彩,但都美丽芬芳,并不逊于城市公园里的名贵花木。说来惭愧,对它们我大多无法说出学名,在乡村,它们名字是随意的、土气的,什么烂脚丫、豆瓣菜、癞蛄菜等,就像二蛋、三丫之类的乡村娃。但在所有花草里,金针菜例外,我永远不会忘却。
有次赏兰,当时尚未开放,单就飘逸的碧绿长叶已让很多人感慨赞叹。可在我看来,却有点不以为然,不知怎么的,就想起金针菜,那细而长的叶子,跟兰叶颇有几分相似。说来也得佩服乡人,能给金针菜取如此具有神韵的名字,那金黄色的花蕾,没有开放之际,形状仿若金针,只不知,粗壮的金针什么样的人才能使得?当然,金针菜也有别名,例如黄花菜,这个太俗,没有韵味,古代还称忘忧草、萱草花,名字很雅,雅的离我太远,所以还是喜欢叫它金针菜。
金针菜花期跟暑假大致相同,这边书包一扔,那边金针菜就进入盛花期,需要天天采摘,因此每天采摘金针菜成了我的活计。我家的金针菜主要在屋后树丛和屋前菜园边,采摘一遭,得半个小时以上。采摘金针菜要趁花朵没有完全盛开为佳,我每天早起,开始还需大人唤醒,后来成了习惯,六点钟就能起床,朦朦胧胧采摘完,再爬上床补个回笼觉,现在想来,还惬意得很。采摘金针菜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也有技术含量,首先要判断花蕾生长程度,摘得早了,可惜,摘得晚了,白天会开放,完全开放的金针菜没什么食用价值。我总是挎着一个竹篮,把适宜的金针菜采摘下来,不能用劲太猛,不然会折了花枝,影响还在生长的幼小花蕾。采摘金针菜最讨厌的是蚊子,清晨蚊子刚躲进花丛,被我打扰,会乱飞咬人,逼得我后来每天都穿长衣长裤。金针菜采摘回来,母亲正在烧早饭,就把金针菜洗净,放在锅上顺便蒸一下,然后理顺放在阳光下晒。一般说来,晒两三天,就干了,用塑料袋装起来,等到中秋过年时作为烧鸡烧肉的配料,是最为难得的美味。当然,金针菜丰产也会卖一些,是一份额外收入。
我对金针菜是充满崇敬的。记得那是一年春天,当时我还小,母亲生了重病,全身浮肿,食欲不振,到医院检查,也未查出具体病因。就在全家痛苦不已为之担心时,有位老中医提供一个偏方,用金针菜根熬水喝。当时金针菜刚刚出芽,父亲刨了很多金针菜根,肥硕如手指,略细,洗净熬水,母亲喝了半个月,病情慢慢好转,直至痊愈。因此,在我看来,这救了母亲性命的金针菜,就是我家的恩人。在那以后,家前屋后,只要是能栽种的地方,都被栽种了金针菜,这些金针菜一直都繁盛得很,妆点着温馨的家园。
●家乡的南瓜
曾见到画报上的南瓜特别好看,圆圆的,像硕大的金锭子,色泽明亮,令人喜爱。可家乡的南瓜却丑得很,粗细长短不一,随意任性弯曲,我不知道人家的南瓜是如何长出来的,家乡的南瓜像一群野孩子,似乎穿着大人的旧衣服,随便改一下,明显不合身,很像小时候的我们。家乡的南瓜长大了也像一个杂牌军,长相不同,颜色不一样,青白色、深青色、灰白色,直到老了才有一丝令人惊喜的淡金色。
家乡的南瓜虽然长相不佳,但却懂事得很。初夏时,在墙角、在田边、在大门旁甚至树荫下、猪圈后随便埋下几粒种子,没几天,南瓜就发了芽。它们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除草,一切全凭自己就会长得很旺盛。过段时间,当你或许忘了点种南瓜这件事,它们的藤蔓已经长满一大片,空阔地它们可以占领,院墙它们可以攀爬,猪圈顶上它们也能安身。不施水肥的南瓜就像家乡孩子一样,有着天生的适应各种条件的能力,它们唯一有点出格的地方,就是开了很多金黄色的花朵,喇叭型的,有点炫耀的意思,但这些都是没有声音的喇叭,心里即使有想法,也羞怯地没有吹出来。
初生的南瓜仿若孩子的臂膀,嫩嫩的,一掐冒出泪样的汁液,这时摘回去切片切丝爆炒烧汤皆可,不用剔籽去瓤,很方便,口感脆脆的,有一种特别的清香。不过,很少有人吃这样的南瓜,人们舍不得,都在盼望它们长大。所有的南瓜都不负众望,它们生长很快,一天一个样,南瓜还很丰产,每一棵瓜秧上都能长出很多瓜藤,每一根瓜藤都会结出很多的瓜,这儿一个,那儿一个,静卧在那里,享受着蓝天白云下静谧的乡村生活。有的瓜成熟了被摘掉,瓜藤也不会伤心,反而会结出更多的瓜,这真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在所有瓜类里面,南瓜可能是口感最差的,反正我这样认为。小时候每天都吃南瓜,烧、炖、蒸、炒,样样都来。即使吃腻了,吃反胃了也没办法,那时候其它的瓜果蔬菜都很难生长,只有南瓜在支撑着我们的餐桌。在所有烹制南瓜的方法中,有几样我还是喜欢的。例如,南瓜饼,把南瓜刨丝,与面粉和匀,在锅里煎成一块一块的小圆饼,口感非常不错,以前母亲经常做。前几年,我们小区门口有家专卖南瓜饼的,就是这种熟悉的家乡味道,我每天都会去买几块,可惜,后来那店不开了。我还喜欢吃南瓜丝包饺子,除了油盐调料,其它什么都不放,吃起来甜甜的香香的,过瘾的很。
不过,在家乡小村,提到南瓜很多人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但要是说饭瓜则人人皆知。就好像说一个人的学名,乡亲们不一定对得上号,说乳名大家都明白,也亲切。
●猫叹气
猫叹气是柳或竹编的容器,有盖、颈细,便于存放重要的食物,例如腊肉、咸鱼、肉圆、鸡糕等,不管如何刁钻的馋猫,面对人类智慧,只有叹气的份,因而有了这个通俗又充满诗意的名字。美女作家丁立梅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如此稚朴、充满古趣的物件不仅喜欢,而且为之激动。确实,这种老物件现在已难得一见,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样东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种篮子普通得很,每家每户都有,我还亲手编过几只猫叹气。
不得不佩服第一个编制出猫叹气的人,他能创造出如此巧妙的物件,真是匠心独运。据我猜测,灵感大概来源于葫芦。古代用葫芦盛酒装药,有盖不易洒,但葫芦较小,装不了太多东西,便照样编制出猫叹气。与猫叹气相似的是鱼篓,只不过猫叹气圆形,鱼篓要背在身上,所以是扁的,猫叹气有盖,鱼篓在口上织了一个网子,这样可以把鱼轻易放进去,而鱼无法逃脱。
家乡不出产毛竹,因此编制猫叹气用柳条。夏天柳条粗壮时,割下剥皮晾晒,便光洁白亮,很有质感。柳条半干,便可以编制篮子、篓子、簸箕等各种家用品。编制猫叹气,方法同篮子一样,只不过多费一些功夫。先用粗壮柳条作茎,然后用细柳条围着编织,使底部呈圆形,大小适宜时,再把茎条弯起,上面用绳系住,如果要编得粗些,绳子就松一点。因为猫叹气大肚的特点,因此开始比较松散,随着编制的高度增高,要不停调节绳子的松紧度,以使猫叹气呈现出想要的形状。编到颈部时,要紧缩绳子,让颈部尽可能窄一些,编完颈部,再慢慢放松,呈现出葫芦状,最后收口加盖,猫叹气完工。
猫叹气注重实用性,编制时并不太讲究工艺精细,只在压条和编织时,需要足够的手劲,这样篮子结实,可以用很多年。父亲曾是编制猫叹气高手,现在说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那时编制猫叹气是义务的,只要邻居哪家需要,把柳条割下剥皮备好,送到我家,两三天就可取走成品。尽管忙碌,父亲从没收一分钱,那时也没收钱的意识和习惯,邻居互相帮个忙很正常。后来求帮忙的人多了,父亲便教我编制。由于感兴趣,我学得很快,不久就编得有模有样。前次回老家,在老屋角落里看见猫叹气,还能认出是我编制,依稀记得当年情景。
如今柳编早已朝工艺品方面发展,柳编厂有专业设计师、工艺师,各种柳编工艺品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创汇,这是父辈们想不到的。而猫叹气这样的家用物件,虽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那生活的智慧,那淳朴的邻里关系,还是被传承下来,令人心生温暖,回味无穷。
●谦卑的稻谷
跟高傲的高粱玉米、调皮的黄豆、深藏不露的番薯等秋季作物相比,稻谷是谦卑的,有着令人喜爱的特质。
阳光抓住一年中最后的好时光,没命地把热量撒下大地,水稻也是趁着每一个晴好天气不客气地笑纳。此时空气里,便充满了馨甜的味道,随着初起的秋风游走,让你想起丰收的景象。但青青的稻谷还是愣头青小伙,血气方刚地把尖角杵向天空。作为成长了一夏的生命,它们也许想举起绿色的笔,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上留下辉煌一笔,或者退求其次,写个“到此一游”也行。但天空高远,白云变幻,就像无常的世事,岂是一株低矮的水稻所能把握。因此,这只是它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千百年来都不曾实现过。
随后,一穗穗青色的稻谷慢慢长出,瘪瘪的,像没吃饱饭的穷人家孩子。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此时如果走进稻田,仿佛看到刚刚穿上军装的新兵,在练习立正稍息齐步走等最简单的步伐队列。日头还烈,这些新兵们辛苦得汗流浃背,远处盼望丰收的鸟雀,早已等不及,乱糟糟地喊着口令,令水稻们一时无所适从,在秋风吹拂下扭扭酸疼的脖颈,然后又快速站直。稻田自然离不开水,水稻在浅浅水中,算是水兵,可惜没有战船。不过也好,想起三国时曹操的八十万水军,就是把船只连在一起,结果被烧得一点不剩,看来,那些北方的水兵,水性比水稻们差得远了。
秋渐深,稻田里渐渐干涸,而瘪瘪的稻谷日渐饱满,变成金黄色。这是成熟的水稻,思想也日趋成熟,看透世事,知晓人情,不会再昂起头颅,而是谦卑地低下头。也许,这是稻谷的智慧,想把粮食隐藏在稻叶之间,想躲避鸟雀的攻击掠食,想消除其它植物的妒忌。但,人类的智慧要比它们高得多,农民们每天都到稻田看一看,还会抓住几个稻穗摸一摸,只等可以收割的那一刻。人类怎会有如此高的智商呢?其实一点不奇怪,水稻最终成了人们的食物,水稻的智慧肯定也被人们吸收积累,想不聪明都难。
最后,到了水稻收割时期,有人感慨,水稻被镰刀割倒,被打下谷粒,似乎残忍。素不知,水稻还在感谢人们,在它们生命最后时刻,是人们维护了它们的尊严,不然等到枯死野田,不仅姿态难看,而且还会腐败变质,遭人唾弃。水稻感谢农人们的粮仓,那是多么漂亮的房子啊,世间能有几种植物可以享受?
谦卑的稻谷被人们像娶媳妇一样接回家,喝庆功酒,唱丰收歌,还把这个仪式取个最动听的名字叫秋收。看看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恣意躺在粮仓里的稻谷,梦中都会笑出声来。
此文刊于2014年第4期《东渡》
最新公告
“大美长江”书法作品参...
“大美长江”书法美术摄...
“华昌杯”张家港市第四...
第五届“我眼中的健康城...
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
第三届“税”月留影书画...
“爱满港城” 2022年书画...
共筑保密防线 公民人人...
关于举办第三届“税”月...
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
市文联、书画院、各文艺...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艺术报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江苏作家网
江苏文艺网
苏州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