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撷英 » 《金村,古与今的守望》杨菊三

《金村,古与今的守望》杨菊三

发布日期:2015-11-24      阅读数:1120 次

 

一个村有多少文化含量,老屋知道,水井知道,石磨知道,还有黄黄的古志知道。

拱桥扛着的历史,终归不会驼背。金姓和王姓织成的那块锦帛,不知灿烂了多少个世纪,如今依然色彩斑斓,依然巧笑着,闪亮着,生动着。

时间长了,孕育的故事也多;光阴久了,累积的史料也丰。耕读传家让一代一代的庄稼人活色生香,走进敞亮通达的文明长廊。

就这样,金村的新屋宇有了昨天的刻度,金村的古民居有了今天的畅想,穿村而过的河流有了主人心地一般的清澈。

石砌的村道还会那么躲躲闪闪吗?竹扎的篱笆还是那么弯弯长长吗?有梦想就会有创意,有胆略就会有行动。

金村正阔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生活就是一首田园诗

 

生活应该是一首田园诗。

金村轻轻地说。

有自己的门户,有自己的家园;有自己的果蔬,有自己的稻粮;有自己的耕读,有自己的闯荡;还有自己的漂白心思,有自己的奇丽梦幻。

金村说了,还在一件一件地做,用树用竹编织着生态的翠绿,用花用草铺展着生命的繁茂。于是,村河中的水清了,一波一波地奔向长江;村庄中的路平了,一条一条地伸向远方。

粉墙黛瓦,飞檐翘壁,这应是村居的榜样;

清雅恬静,安居乐业,这应是村民的向往。

在金村,生活就是一首沾着泥土香味的田园诗!

 

 

慢生活在金村踱着方步

 

慢生活在金村踱着方步。

清雅,悠闲,安恬,在这里将声音放低,将心情放下。

豁达,舒展,通透,在这里可以作深呼吸,可以作软着落。

快节奏不是时代的过错,而是我们内心的浮躁。故而就得安下心来,锄锄禾,拔拔草;就得定下神来,看看书,读读报。

慢生活的打造需要古与今的对接,需要文化的传承,村风的寄语,需要物质的精神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需要花草树木的架搭,

需要竹篱木屋的构建,

需要耕读文化的气息,

需要文明程度的提升。

金村有幸,慢生活在这里有了最通俗的样板。

 

将文脉传承下来

 

将文脉传承下来,将古雅拓展开去。金村守得住规矩,又盘得活存量。

不慕深宅大院,把自己锁在古板的狭小之中;不避风水流向,让自己活在憋闷的高墙之内。

隔离就用木栅栏,以她的线条构建柔美的慢生活;

护栏就用竹篱笆,以她的风貌还原土俗的好时光。

多栽树,多种草,将小桥流水引进每一户人家;

勤耕耘,勤读书,让史籍古韵通达每一个时段。

1500年的金村底蕴深厚!

 

经营慢生活

 

安恬和清静永远是生活的定理。

在车水马龙的今天,金村依然做到了。

这是文脉的流转?这是古蕴的秉承?这是今世的创新?抑或三者都有?

不说鸟宿池边树的风骚,这里的塘湖倒也碧波荡漾;不说锄禾日当午的艰辛,这里的田园倒也绿浪翻滚。

这里屋宇疏朗,通风通气。

这里粉墙黛瓦,古色古香。

这里草木葱郁,随心随意。

这里最接近阳光,这里最贴近实际。

金村,就是这样有条不紊地在经营着慢生活……

 


 

不要说我多心,寂寞中的企盼只是你的模糊背影。

牧童的短笛曾经在这里流泻过,住家的炊烟一定还在袅袅升腾。

石拱小桥总是想入非非,清幽古井不再气喘吁吁。

磨盘还在兜圈吗?水车还在逐流吗?雄鸡还在报晓吗?

春天的话题原本就多,我希冀在百花中读到你的笑靥。

历史厚重了,尘埃也多,掸一掸擦一擦都是我们的义务;

文化深远了,头绪也杂,理一理清一清全是我们的劳动。

金村应该走出金村,金村应该闪亮金身。

我们期待着……

 

 

凝着古韵的田园

 

村庄凝着古韵。这是经过千年修行千年修道所结出的正果啊!

屋子连着田园。这是经过巧妙设计巧妙构建所描绘的蓝图啊!

古街,古道,古屋,古井,还有古得有些年轻的龙骨水车;新校,新店,新园,新居,还有新得有些陈旧的通讯网络。

底蕴深厚的历史,让一代又一代金村人多了文化的承载;耕读传家的古训,让一个又一个庄户主有了学养的积淀。

小溪穿村而过,清亮中映出来的是恬淡的田园牧歌。

轻风拂面而至,和煦中透出来的是清新的生活气息。

合着古文化的节拍,金村走上了现代化的文明!

 

一个村庄的岁月

 

一个平原上的村庄,却有山的高度。

那是心之顶端情之峰峦啊!

从古代延伸过来的街巷,不会再有坑坑洼洼;从今时迈步而去的阡陌,不会再有凹凹凸凸。

变,是常态,是进步。石磨不再兜圈子了,古井不再玩深沉了,老牛不再拖破车了。一切都与时俱进,一切都随遇而安。

变,是动念,是创新。文脉开始衔接了,经济开始强势了,富丽开始守护了。一切都高屋建瓴,一切都相映成趣。

一个村庄的岁月,应该是平和的,安恬的……

 

春天的景明

 

毕竟是村,在地图上还不到一个小点,但漾着古井的微波,延续耕读的概念。

“二十余井井井流甘,一百余家家家识字”。青春的笑靥映在井水里,清朗的书声飞往云天外。

蓝天碧池,小桥流水,在这里找得到桃花源的影子;

红花绿树,粉墙黛瓦,在这里嗅得到古文脉的气息。

创业也好,休闲也罢,踏歌而行的是田野连心曲;

探古也好,访今也罢,纵情而唱的是时代咏叹调。

如果你需要,金村可以散成烂漫的花朵;

假若你愿意,金村可以聚成春天的景明。

 

遥远的记忆

 

遥远的记忆是我们今天的牵挂。

读着昨日的月亮,岁月不再糊涂;听着往昔的故事,生活不再单调。

开了一千多年的金银花虽则趔趔趄趄,倒也别有一番风味。那么矢车菊呢?那么蒲公英呢?信马由缰的风不定有华丽的转身。

碧水聚了春的影子,古井沉了夏的笑靥。旭日的后院哪怕是堆了再多的彩霞,也会随风飘逝,最终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被我梦见过的那朵白云,还像昔日那么纯洁吗?高老庄的猪八戒可别倒打一耙。

一颗孤独的火,应是燎原的起点,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路在脚下。金村作着正步走的姿势。

 

长弄堂里的小男孩

 

在金村的一条长弄里,冷不丁钻出来一位小男孩,旁边还跟着一条黑白相间的狗狗。

小孩停下来怯怯地看着我们,小狗也停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今天是周末,幼儿园不上课,那就走出家门,看看外地来的陌生面孔,看看古村落古色古香的诱惑。

小男孩当然成了我们镜头中的风景,连带而进的,还有那条作着鬼脸的小花狗。

古村牵扯出来的情节很多。

未知我们的小主人能不能长成一个故事?

 

 

                                                                                         此文刊于《东渡》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