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动态 » 第五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在张家港颁奖

第五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在张家港颁奖

发布日期:2016-11-28      阅读数:953 次

1徐宁_副本

2范小青_副本

3韩松林_副本

4 杨芳_副本

5_副本

6._副本


1125日,第五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暨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颁奖仪式在张家港市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韩松林,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芳及相关部门领导,特邀省内外著名诗人、评论家,获奖作者代表,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出席了颁奖活动。

      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是我省于2010年专为文学评论设立的省级文学奖,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主办,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文联承办。该奖旨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文学评论作品,进一步发挥文艺批评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省文学事业健康发展。该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对繁荣江苏文学评论的创作,扩大江苏文学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扬子江诗学奖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文联承办。该奖设立于2013年,每年评选一次。从第三届开始,评选面向国内公开出版的书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和诗歌评论展开,参评作品数量更多,质量更优,影响更大,奖项的权威性和包容性进一步增强,有力推动了中国当代新诗和诗歌批评的发展。

        徐宁同志代表江苏省委宣传部对获奖者示热烈的祝贺,并要求全省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要进一步彰显批评精神,坚守批评品格;进一步紧跟创作形势,开展评论创新;进一步坚持价值导向,推进文学评奖。她希望广大文学工作者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不辜负时代的期待和重托,不辜负自己的理想和责任,为江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届“长江杯”文学评论奖评选于今年8月份启动,向各市文联、作协,省内各高校及相关文学评论工作者、爱好者广泛征集作品,并首次将报纸纳入了参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最终入围参评作品33篇(部)。本届参评作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出现了90后评论者,研究领域也更为广泛多样,既有对文学现象、地域文学、创作手法的宏观研究,也有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经过评委们认真评选,最终有16篇(部)作品获奖,其中小海的《韩东诗歌论》、方岩的《“个人经验”与“小说新闻化”——以2015年的几部长篇小说为例》两篇论文获一等奖,王晖的《纪实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及其主体诉求——以“故宫三部曲”为例》、叶炜《诗性的学者和学者的诗性》等5篇(部)作品获二等奖,朱红梅《南方之惑——苏州当代小说与地域文化研究综述》、周根红《影视化想象与小说的影像摹写》等9篇(部)作品获三等奖。

       本届扬子江诗学奖·诗歌奖评奖,《扬子江》诗刊聘请30位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和诗歌编辑组成提名委员会,对自201510月至20169月期间在国内公开出版的省级及省级以上书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和诗歌评论进行遴选推荐,由终评委员会从被提名作品中评选出获奖作品。获得本届扬子江诗学奖·诗歌奖为汤养宗的《孤愤书》、陈先发的《寒江帖九章》、陈人杰的《陈人杰的诗》,霍俊明《萤火时代的两个精神样本》、敬文东《我们和我的变奏——钟鸣论》获得扬子江诗学奖·评论奖。(张家港文联)